學生組

以身體尺度對權力之測量作為紀念

劉詠齊

我認為要做轉型正義之重點並非於價值觀的定位。轉型正義並不是用來指責誰錯誰對然後指出現在人們要更相信哪種價值;而是要面對受到白色恐怖所影響的人、紀念他們的人生,藉由紀念各式各樣的人生來讓後世有個自我價值觀的定位依據。
因此我認為石碑式的紀念物是無效的,它並不能表達出一個人的存在。我認為要紀念一個人的存在,必須用到具有人體尺度的方法,我們能在參觀留存的故居之類的空間親切地體驗到人的真實存在過。
我定位出哪些人對於戒嚴時期仍然有印象。將事件年代與年紀關係疊加便可以整理出一個對於戒嚴時期有印象的年齡層,並且在假設臺灣國民的平均壽命為88 歲的情況之下,推導出臺灣社會會在多久以後失去這些年齡層的國民,來定義出對於戒嚴時期的轉型正義工作較好資料蒐集、保存、整理時間,也就是大約在 2055 年以前。那麼假設我們在 2030 年開始推動轉型正義工作的實施,那麼我們需要面對的對象大約就是 60 歲以上的國民們。
因此本次設計的提案是一處高齡住宅兼白色恐怖博物館園區,將各方面的這個年齡層的民眾的人生故事集結成一座博物館供後人理解,戒嚴時代產出了一個怎麼樣的世代。
notion image

中正紀念堂園區 新願景概念競圖小組

主辦單位

統籌單位

計畫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