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正紀念堂園區的新願景想像,每個人都有至少一種觀點,人與人的相遇,還會產生新的觀點,在反覆交流、互動中,又能碰撞出更多的可能。 想像中正紀念堂的100種方式,匯集了數場靜態和動態的事件,讓更多人在此過程中找到自身與中正紀念堂連結的可能。如果你時常思索:該如何想像中正紀念堂?該如何描述中正紀念堂?該如何再詮釋中正紀念堂?那麼我們想和你分享以下幾種「想像中正紀念的方式」。
04 Nov 2022
藻井之上,屋頂之下,中正紀念堂穹頂,這個1980年竣工後便鮮少對外開放的神秘空間,在近期首次開箱。
Read More...
13 Oct 2022
中正要討論,要討論什麼: 和解是轉型正義的關鍵字、解方、一種精神、妥協,還是確立治理的必要條件?或者,以上皆是,更是與「和平」相同,是一條必須不斷前行、對話的長路?
Read More...
06 Oct 2022
中正要討論,要討論什麼: 保存的目的是什麼?當台灣的空間專業規劃者,遇上東歐、中歐前共產國家留下的建築與紀念物,會有什麼啟發?建築專業該如何與保存的實務需求對話?
Read More...
29 Sep 2022
中正要討論,要討論什麼: 台灣和西班牙,這地理位置遙遠的二國,在爭取民主、轉型正義的路上有哪些交會之處?西班牙人民對民主理想的摸索、對獨裁加害者的追究與反省,又可以為台灣帶來什麼想法的碰撞與社會影響力?
Read More...
15 Sep 2022
中正要討論,要討論什麼: 昨日的記憶是今日的難題?如何在社會的現況中尋找可能的出口?回顧德國空間轉型案例的辯論過程與空間生成。
Read More...
01 Sep 2022
中正要討論,要討論什麼: 在分歧的歷史記憶敘事下,紀念碑/物各以何種型態現身?創作者又如何對應帶有歷史包袱的紀念碑/物?
Read More...
21 Aug 2022
「每個人都是一本等待閱讀的書」,這次競圖系列活動中規劃「人權歷史真人圖書館」,邀請六位難得齊聚一堂的政治受難者前輩及受難者家屬,化身「人權歷史真人圖書」,以圖書館借閱體驗的方式,讓讀者與真人圖書有面對面溝通、交流的機會。
Read More...
14 Aug 2022
以路上觀察學的方法,邀請民眾以不同觀點了解中正紀念堂,工作坊邀請不同講師分別線上授課,分享路上觀察的觀點與方法,課後學員進入場域完成路上觀察作業。除了線上授課,再安排分享討論會,由講師帶領學員發表、分享、交流,工作坊的觀察內容產出,工作坊過程及成果,可能會成為競圖成果展覽的部分素材。
Read More...
11 Aug 2022
中正要討論,要討論什麼: 韓國的「大統領記錄館」,把好總統與壞總統的所有文物檔案,都蒐羅在一起展出並數位化供民眾查閱。韓國經驗能否讓台灣借鑑?
Read More...
06 Aug 2022
主辦單位特別為競圖者準備的小旅行,由永和社大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導覽員帶領。
Read More...
31 Jul 2022
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新願景概念競圖與 giloo 共同推薦系列片單,邀請民眾一起在徵件期間邊看邊想,從歷史、建築、空間規劃、環境、遷徙等不同面向,汲取中正紀念堂轉型思索的養分和想像!
Read More...
24 Jul 2022
由空間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民眾分享中正紀念堂園區涉及的都市設計議題及公共性,內容涵括首都核心區空間重整的大尺度剖析,也有對單一建築物與環境之間的聚焦討論。
Read More...
23 Jul 2022
邀集眾多景觀領域之專家學者,以景觀設計的思維與關懷,交流分享關於園區空間的價值、綠色基盤與綠地系統、周邊社區與生態環境間都市紋理、以及首都城市文化策略的前瞻性。
Read More...